2015-11-17 16:06 作者:颜卫祥 点击次数:
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。这十大中,只有三项为学术性主动发掘,其余七项均为配合建设的抢救性发掘。
2013年度全国十大为:
1、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、
2012年,宝鸡市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。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。是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,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,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
从2013年8月开始,考古工作者对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地进行科学发掘。继11座墓葬发掘完成之后,在一座正在发掘的中型墓的壁龛中发现青铜器44件。截至2013年12月24日,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、中型墓葬1座。出土青铜鼎、簋、钺、戈、凿、镞、铃等文物。
2、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、
随州文峰塔墓地位于随州市文峰塔社区居委会二组,省考古所该项目领队黄凤春介绍,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,考古人员共在此发掘墓葬66座,其中土坑墓54座、砖室墓12座,车马坑2座、马坑1座。
文峰塔墓地发掘所获遗物众多,创造多个首例:首次科学地、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,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;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,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;首次在随州乃至我省发现“亚”字形墓葬,这一墓葬形制刷新了湖北境内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,“亚”字形墓葬中还首次发现了一对有“曾侯丙”铭文的铜缶,黄凤春推测曾侯丙可能是曾侯乙的儿子;首次在随州发现一件带有“随”字铭文的铜戈,铭文为“随大司马獻有之行戈”,这是建国以来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。
此外,根据过去的考古发现,此地多为春秋晚期曾国贵族墓地,这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之后所发现的又一重要曾国墓地,有助于专家完整揭示曾国历史。
3.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、 沂蒙山七十二崮之一,因崮顶面积广大,有“七十二崮第一崮”之称。在沂蒙山七十二崮中,只有纪王崮顶部有人居住。这是为什么呢?除了自然环境外,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从自然条件说,崮顶平坦,面积广大,近4km^2,适于人居住。从历史传说中,此处曾是古人屯兵之地。
在2013年4月18日,沂水纪王崮崮顶春秋墓葬在考古队员的手下,继续被小心翼翼地发掘清理。在清理棺椁部分时,一段精美的玉器露出地面,证实了考古人员棺室中将出土玉器的推测。
纪王崮墓葬是山东近几年来商周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。尤其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处一个岩穴,车马坑东侧的柱台上还有几排柱洞,都非常少见,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埋藏类型,为以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线索。?
4、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、
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的兔子山遗址,文物部门经过2013年的考古发掘,发现各类遗迹近百处,出土了战国晚期至三国孙吴时期的简牍1.3万余枚,其内容被证实是益阳县衙文书档案。
“这是继马王堆汉墓、走马楼吴简、里耶秦简之后我省又一重大考古发现。”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,这样评价益阳兔子山遗址。
1月8日,省文物局主办的“2013年湖南考古汇报会”上,兔子山遗址的发掘领队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详细介绍了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。
兔子山遗址作为益阳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,市政府已决定对它进行原址保护,目前正在编制保护规划方案。
5、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、
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。商代已有,战国和西汉流行。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停室,将棺放置其中。停内常有边厢、头厢等放置随葬品。6、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、
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,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的东关村,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,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,2007年被国家确定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。关楼坐西向东,北接陇海线,南连青龙山,西通县城,东临涧水。关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,古称八特坂或八将山,是著名的古战场遗址。史称“汉函谷关”,又称为汉关。
2000余年来,汉关历尽风云战乱,屡遭破坏,多次重修,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。据当地村民讲关楼上层的八角楼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拆除的,其中的木制结构都让拿去烧火炼钢铁了,实属可惜。
7、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、
8、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(隋炀帝墓)、9、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、
10、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
COPYRIGHT © 2002 南京驰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. 版权所有
苏ICP备1501739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070号
工商网监